到目前為止,臨江市天元催化劑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生產,二期工程計劃七月份正式開工建設。 臨江市天元催化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集采礦、加工和科研于一體的生產企業,主要生產“芬賽“牌各類催化劑及硅藻土助濾劑。該公司計劃投資1.8億元,分三期工程改擴建六條催化劑生產線。 據該公司王富績總工程師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里,臨江市委、市政府從稅收、土地、收費和投資服務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積極落實了“三通一平”,使得公司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投入生產建設。到目前為止,一期工程中,擴建成功的年產1000噸硫酸用釩催化劑先進生產線已經正式投產,所產產品已經進入銷售渠道,另一條已經投產的年產1000噸的銅系催化劑生產線生產效率現已達到每分鐘2400片。 兩年來,臨江市委、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立足臨江實際,堅持“好”字優先,努力實現科學發展觀,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催生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 為了推動臨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臨江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引資、引智、引技”的外引戰略。臨江市天元催化劑有限公司就是臨江市與催化劑行業的權威機構原南京化工公司通力合作的結果,通過全面引進生產、管理、銷售方面的人才,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來打造“臨江硅藻土”這個品牌,努力研發生產高端產品,進一步延伸臨江硅藻土產業鏈,形成硅藻土產業集群,現在該公司擁有高級管理、技術人才6人,技術人員26人,員工158人。 在求“好”的過程中,臨江市還注重生態效益,節約資源和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臨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獎懲措施,積極引導臨江各企業、在建企業采用環保技術、改裝環保設備,努力創建邊境環保城。如今,東鋒鎂業余熱生產金屬鎂項目、大栗子鐵礦礦40萬噸鑄鐵制品項目等一批節能環保項目已經在臨江開花結果,既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又有效地保護了碧水藍天,擴大了就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結合。 為了求“好”,臨江市積極發展參藥、旅游等無煙特色產業。5月12日,山參原種基因庫正式落戶臨江。臨江市還是中國的紅景天之鄉,在發展紅景天系列產品方面已經取得了規模性成果。臨江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于2007年正式開館,陳云舊居紀念館也在籌劃當中,溪谷度假村和金銀峽也以奇異的臨江風光吸引著各方游客。 為了求“好”,臨江市著力促進全民創業。截至2007年底,臨江市對外輸出勞動力23215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3615人,省外輸出11506人,北京保安輸出113人,被授予 “吉林省勞務輸出先進縣”稱號。 為了全面求“好”,臨江市把完善保障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也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到2007年底,臨江市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共覆蓋農村人口51509人,參合率達90.85%,全市已有24010人次參合農民從中受益。2008年,該市力爭農民參合率突破95%,讓更多的農民從中收益。為了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4月28日,臨江市舉辦了“臨江首屆‘愛鳥周’”宣傳活動,計拆除沒收粘網20多張,拆除捕獵套子200多個,安裝鳥巢100多個,其中特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安裝鳥巢20多個。今年年初,臨江市群眾及有關部門還成功救治了一只受傷東方白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