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江網
- 臨江網成立于2005年1月,是由一群熱愛互聯網的網民創建、維護和運營的社區平臺。臨江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臨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品牌,同時也是臨江最大的社區。
臨江網至創辦以來,以“為本地居民生活提供最具實用價值的網絡平臺”為己任,始終致力于服務臨江人民,為本地百姓提供信息、網民互助、生活消費等綜合服務。
臨江網的良好發展,依賴于一大批支持臨江網的熱心網民和無私奉獻的廣大版主、各媒體同仁以及企事業單位的朋友和社會各界的多方關愛,這將成為臨江網發展狀大的源泉和原動力。
原域名bbs.ljxxw.cn現已更名為bbs.linjiang.org(備用域名bbs.linjiang.com)
關于臨江市
-
地理位置
臨江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隔江相望。幅員3008.5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6個街道,人口21.6萬人,共有漢、朝、滿、回、蒙古、錫伯等18個民族。全市轄6個街道、6個鎮、1個鄉:建國街道、新市街道、興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樺樹鎮、六道溝鎮、葦沙河鎮、花山鎮、鬧枝鎮、四道溝鎮、螞蟻河鄉。
歷史沿革
臨江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鴨綠江畔的邊境重鎮。夏、商、周時隸屬青州和營州,秦時屬遼東郡,唐初為安東都戶府所轄,后為渤海國西京鴨綠江府所在地,宋遼時屬東京道綠州,明時屬建州衛,清時屬盛京。清朝光緒28年(公元1902年)始稱臨江縣,并形成一個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0.5公里,總面積5平方公里的臨江縣城。抗日時期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為遼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所在地。1985年4月設為臨江區,1992年9月1日,臨江撤區設為縣;1993年11月28日,撤縣設為臨江市。古棧道、古墓群、冶銅遺址等名勝古跡、人文景觀遍布境內,向人們敘說著臨江的古老與文明。這里曾是滿清王朝的發祥地、朝圣地,同時,也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歸宿地。大栗子偽滿皇帝溥儀退位遺址是最好佐證。
臨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英雄楊靖宇率部抗擊日寇,曾在這里轉戰林海雪原。陳云、肖勁光、肖華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曾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改變中國命運的"四保臨江"戰役;抗美援朝時期有35萬志愿軍將士肩負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任,"雄赳赳、氣昂昂"地由此出國作戰,譜寫了一曲曲浩氣長存的壯歌。
自然資源
臨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不僅歷史文化深邃厚重,而且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素有"長白山立體資源寶庫"之稱。境內河流縱橫,水能可開發量為48.8萬千瓦,并有礦泉、溫泉多處,現已建成水電站16座。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得天獨厚,全市有林地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3.4%,野生動物有東北虎、豹、梅花鹿、野豬、黑熊等250余種;野生植物有山參、紫杉、紅景天等1300余種,被國家農業部授予" 中國高山紅景天之鄉"的美譽和“國家北藥基地”。這里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鐵、硅藻土等46種,其中,硅藻土儲量品位居全國第一位。
臨江是一個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的好地方。這里是長白山生態旅游區的核心地帶,旅游景點星羅棋布,處處充滿了山之神韻、水之靈秀。浩翰無際的長白山林海,美麗迷人的鴨綠江風光,峰巒疊嶂的珍珠門,水天一色的葦沙河庫區,風景秀麗的溪谷莊園,兩岸風光盡收眼底的鴨綠江漂流以及抗日聯軍、"四保臨江"戰跡地,一定會使你心馳神往,留連忘返。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臨江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科學制定并實施了“開路通邊,繁榮商旅;開放口岸,活躍邊貿;開發資源,興工富市”的三開戰略,近幾年城市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使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來臨江投資興業。其中,世界最大的硅藻土助濾劑生產商-“美國礦產公司”在臨江興建了亞洲最大的助濾劑加工廠-臨江賽力特硅藻土有限公司。同時,大力發展水電轉換、礦產開發、林下經濟三大支柱產業。目前,臨江除了擁有年產值超億元,稅收達千萬元的水電、鎂業、硅藻土三個經營規模大、核心競爭能力強的企業集團外,還初步形成了非金屬、有色冶金、林產加工、水電能源、綠色食品、中藥材種植加工等六大產業基地。
長白山千山競秀迎遠客,鴨綠江萬種風情迎嘉賓。臨江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了解臨江。臨江是一塊發展中的寶地、興業的熱土,美麗富饒的臨江蘊育著無限商機。質樸好客的臨江人民熱烈歡迎海內外朋友到臨江觀光旅游,加強交往,投資洽談,共謀大業!
臨江網 吉ICP備081017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