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臨江市六道溝鎮再傳捷報:2006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360萬元,比上年增加31%,連續兩年成了臨江市首個稅收超千萬元的鎮;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824元,同比增加6.7%。 走進六道溝鎮政府大院,迎面墻上“打造全省經濟強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紅標語格外醒目。鎮領導介紹說,去年,鎮里被列入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以來,各項工作得到全面發展,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機關干部忙的團團轉,老百姓卻從這看得見、摸的著的變化中得到了實惠。 六道溝鎮位于臨江市東南部,鴨綠江中上游,鎮域面積540.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68個自然屯,93個社,兩個街道辦事處,總戶數5091戶,人口18420人,其中農業人口14627人。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硅藻土、鐵、銅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位高。其中,硅藻土儲量居亞洲首位,品位居世界第一。 為加快向經濟強鎮邁進的步伐,六道溝鎮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思維謀篇布局,以硅藻土精深加工的企業已達12戶,產品遠銷亞太、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所占份額達80%以上,成為左右全國乃至世界硅藻土助濾劑市場的重要產地。目前,開工在建的硅藻土基體無毒殺蟲劑項目、高強硅藻土隔熱制品及硅酸鈣保溫建材項目、萬噸無鹵阻燃劑項目、廢硅藻土再生利用技改項目緩釋生物肥料項目等一批硅藻土精深加工項目陸續投產后,將推動六道溝鎮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大批農民從農業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為企業工人。村民劉兆樹和妻子房云都在華通助濾劑廠上班,兩人每月的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如今,用進廠務工掙來的錢買了一套新房。妻子房云高興的說,“現在是天天上班下班,感覺就像城里人一樣。”目前,像劉兆樹夫婦一樣在鎮里企業常年務工的農民就有2000多人,加上季節性用工,直接轉移農村勞動力3000多人,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1700萬元。 企業圍著市場轉,政府圍著企業轉。六道溝鎮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助商的濃厚氛圍,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現在在六道溝,凡是招商引資項目都有專門人員服務,凡是招商引資成果都有專門機構考核,凡是招商引資投訴都有專門部門查處。去年,大連圣邁公司萬噸無鹵阻燃劑項目落地后,鎮黨委指派經濟辦公室主任鄭君仁全權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辦理所需的手續和協調解決困難。并明確把老鄭的辦公室搬到圣邁公司,什么時候企業投產見效,什么時候撤出企業。去年,廠子準備打一眼深井。老鄭頂著大雨,幫著測量選址,跑有關部門協調。政府還組成服務隊,深入企業排憂解難。一次在興華公司,發現電源動力線接的不合理,極易造成火災隱患。檢查人員立即重新布線,幫助企業排除了隱患,受到了企業的好評。 工業經濟的強勢帶動,使農業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特色農業發展突飛猛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正在快速形成。目前,北五味子基地、黃煙基地、高油大豆種植基地、玉米良種繁育基地、中藥材基地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初步形成,夾皮溝黃煙、六道溝粉條等特色農產品在省內外小有名氣。引進產業支撐配套資金265萬元,建起了東部山區唯一一個農機示范基地,價值100多萬元的各種農業機械基本到位,為六道溝鎮農業發展增添了動力。 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六道溝鎮抓住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的契機,2006年投入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就達17522萬元,其中,鎮村兩級和農民、企業的投資就占到16380.5萬元。去年新建的4200平方米的教學綜合樓已投入使用; 3000平方米的集中取暖樓陸續搬進了居民;改造了自來水管網,安裝了街區路燈;鎮里的兩座敬老院分別達到省級、地級標準;1所鄉級衛生院和1所中心衛生院及村村建起的衛生所,使農民的就醫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