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江市六道溝鎮一些農民,一大早便頂風冒雪趕往鎮里參加陽光培訓,能容納80多人的會議室里,卻滿滿擠了90多名前來聽課的群眾。臨江市旨在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陽光工程”,仿佛像暖暖陽光,融化了這寒冬里的冰雪。 針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缺乏轉移就業技能實際開展的“陽光”培訓工程,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旨在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示范項目。 臨江市各類工礦企業眾多,2006年新開工企業就有十幾家,就業空間和崗位需求有比較大的余地。為讓“陽光”工程惠及更多農民群眾和當地企業,臨江市在制定培訓方案時,把學員轉移就業的重點放在了就地就近為主上,并堅持面向市場設專業,根據崗位設課程,針對實踐抓教學,制定的培訓內容涵蓋采礦、木材加工、駕駛維修、食品加工、制磚建筑、美容美發、餐飲服務、電腦知識等專業。同時,臨江市“陽光辦”還及時與各用工企業保持聯系,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陽光培訓。花山鎮招商引資項目——祥泰有色金屬公司落地后,急需招聘熟練工人。臨江市陽光辦了解情況后,立即對預聘的近200人進行訂單培訓, 使150余名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培訓全部實現上崗就業,既解除了農民工離鄉務工的后顧之憂,降低了轉移成本,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比較熟練的勞動力資源。一舉兩得,農民、企業雙受益。 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2006年臨江市共投入培訓補助資金2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7萬元,省及地方預算安排資金10萬元,所有的資金已于10月中旬全部到位。對參加培訓的農民不僅全部免除培訓費、資料費、住宿費,還每人發放一定數量的誤工補貼及筆記本、筆等學習用品。參加學習的人員高興地說,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這么正規的勞動力轉移培訓,不但不收我們一分錢,還給我們發補助,政府為農民想的真是太周到了。 臨江市“陽光辦”始終堅持“第一節課”制度。即每次開班的第一節課都派人到班,首先對“陽光工程”的目的、意義及勞動法規等進行深入講解。臨江市“陽光辦”副主任紀春國說,過去農民對進城務工疑慮較多,不是擔心外出時家里承包田被轉讓,就是擔心外出打工被坑騙。通過培訓,農民們明白了國家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的政策,了解了進城務工相關的技能和常識,更加鑒定了他們走出去的信心。六道溝鎮農民艾德才高興地說,對我們這些打工者來說,了解了自身的權益和義務及應遵守地規章制度,以后更不用擔心合法權益不會保護了。 陽光工程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一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發展了勞務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06年臨江市陽光工程就業人員995人,轉移就業率達92%,人均月收入700元左右,總收入達800多萬元,從而使一大批農村家庭走出困境,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使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