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 兒科疾病 地震后有些疾病成年人及兒童都可能得,但有些病兒童發生的較多些。地震后生活環鏡,生態環境的變化,生活狀態從而得以改變。產生水源污染,導致傳染病發生。 第一類,對孩子來講,最常見的疾病是腸道疾病。 如甲肝、痢疾、感染性腹瀉、腸炎等,這一類腸道傳染病在預防方面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是關鍵。 1.甲型肝炎是很常見的,水源或者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以后,兒童吃后會產生疾病。一般發病年齡是15歲以下的兒童患者,癥狀是發燒、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同時有惡心嘔吐。少數兒童表現出黃疸,鞏膜發黃,小便發黃。體癥上來講有肝腫大、肝區疼痛。兒童的大便,尿液或唾液都可有病毒排泄出來,有可能傳染他人,是需要隔離的。一般主要是兒童的排泄物及飲食用具,(飲食用具需要注意消毒)采血化驗的話肝功能異常,血的膽紅質要升高,隔離期40天,對于沒有患病的兒童以及接觸者可打甲肝疫苗預防。 2.痢疾是比較常見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飲用了被痢疾桿菌等污染的水,食物,或是接觸了病人的排泄物。蒼蠅是傳染的媒介,吃了蒼蠅碰觸過病人的大便又碰觸食物也是可以傳染的。痢疾的主要癥狀是腹瀉、腹痛、里急后重、膿血便、左下腹壓疼,大便經檢白細胞涌滿視野,同時有紅血球,還有發燒癥狀。有的兒童由于抵抗力低弱,有可能是形成中毒性痢疾,癥狀很重,比較危險,需盡快治療,這種現象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防止產生痢疾要注意水的衛生,保護水源,免受污染,不要被細菌污染,要喝溫開水,不建議喝生水,飯前便后需洗手,不吃腐壞變質食物,不吃死亡的禽畜肉,不用臟水來洗瓜果蔬菜,如有條件做飯,碗筷應當消毒,案板和刀具要生熟食品分開,吃海鮮食品一定要煮熟再吃。同時要注意環境衛生,消滅蚊蠅,不隨地大小便等,要及時清除垃圾,管理好糞便。 3.感染性腹瀉也是兒童災后容易出現的,感染性腹瀉的病源病毒有細菌,感染性腹瀉的病菌多是沙門氏細菌,病毒如輪狀病毒、埃柯病毒、可薩奇病毒、EV71病毒等。感染性病毒次數多,且大便性狀改變。臨床癥狀有發燒、腹瀉、嘔吐,大便性狀可以是水樣便、蛋花湯樣便、或是粘液便等、嚴重者常有脫水現象,須前往醫院及時治療。 第二類是蟲媒傳染病。 如乙腦、瘧疾等,此類傳染病的媒介主要是蚊子。 1.乙腦也是兒童在災后容易出現的一種病毒性腦炎,乙腦也稱流行性乙型腦炎或稱為乙腦。它是由三帶喙庫蚊,為乙腦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豬為乙腦病毒的主要擴散宿主,病毒在豬、蚊、豬之間循環,帶有這種病毒的蚊子再咬人就可能會得乙腦。大部分是隱形感染,只有少數人患腦炎。癥狀主要是高燒、嘔吐、頭疼甚至抽風,昏迷等癥狀。 2.瘧疾是群眾所說的"打擺子",瘧疾是由按蚊傳播的寄生蟲病。控制這個疾病就要控制傳染源,注意環境衛生(填平坑洼,疏通溝渠,減少蚊媒滋生場所)。阻斷傳播途徑,要早防、早診、早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