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 評價 我們這里所說的適當的評價,是說針對兒童的行為,明確指出他們的對與錯,讓他們明白對與錯,從中體驗成功與失敗,從而發揚成績,改正缺點,得到進步。? 就拿學習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想通過努力成為好學生,以獲得同學、教師和家長的信任尊重,但是,對于什么是努力,怎么樣努力他們并不清楚,通過適當的評價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就會使他們進步。? 【故事】? 我們說一個周老師教育女兒的故事,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些什么。? 女兒放學回家就寫作業,這已經成為習慣。我放下手中的活兒,坐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她。作業寫完了,女兒拿起作業本對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您幫我檢查一下,看我算得對不對?”我對她說:“自己檢查。”女兒不高興地說:“別的同學的家長都給他們檢查作業,你從來就沒有幫我檢查過作業。”說完,女兒委屈地哭了起來。我摟過女兒,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好女兒,媽媽相信你,因為你是好學生,而且,做完作業,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的事兒,媽媽能代勞嗎?”女兒不好意思地笑了,認真地檢查起作業來。? 我之所以讓女兒這樣做,只是能讓她擺脫依賴性和惰性,使她健康成長。很多孩子都讓家長幫助檢查作業,很多家長也都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是因為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沒有認識到這是孩子的依賴性,沒有認識到這是惰性。 【理論分析】? 周老師意識到了,她拒絕為女兒檢查作業,是因為她認為檢查作業是學習的一部分,而學習的事兒,做媽媽的是不能為女兒代勞的。她把這個道理告訴孩子,實際是委婉地批評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但是周老師又不是簡單粗暴地拒絕和批評孩子,而是先肯定孩子,她是好學生,媽媽相信她。這種在信任中的拒絕,實質上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雖然我們不知道周老師又對女兒說了些什么,但從“女兒不好意思地笑了,認真地檢查起作業來”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女兒明白了媽媽拒絕為她檢查作業的苦心,而以后不會再依賴媽媽為她檢查作業,更會在今后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因為她比以前更加明確學習是自己的事。進一步說,女兒也會從媽媽這次對她的評價中,學會獨立地評價自己,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讓媽媽代勞是不對的,這是一種依賴,是惰性,有依賴和惰性的孩子不好,自己不能做這樣的孩子。? 所以,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她進步了。?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對兒童的正確評價和培養兒童自我評價的能力,是發展兒童優良個性品格的重要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