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 疾病 從出生到生后4周為新生兒期。新生兒來到人間,即脫離母體單獨置身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切靠自己去適應新的生活,但他們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很容易出現疾病。如何發現新生兒已患病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觀察: (1)體態主要是觀察頭面、軀干、四肢的外形。 ①口角歪斜新生兒哭叫時兩側面部不對稱,一側口角歪斜,對側鼻唇溝消失,眼裂不閉合,可能出生時因母親骨盆擠壓傷或醫院用產鉗傷了面部神經。如傷輕,幾周后可自愈。 ②唇裂和腭裂是常見的先天性面部畸形,可影響孩子吃奶和發音。唇裂可在生后3至6個月手術修復,腭裂應在2至3歲時手術修復。 ②頭大新生兒出生時頭圍超過36厘米,或頭圍大于身長的一半加10厘米,可認為是頭大畸形,可能有先天性腦積水。 ③頭小出生時頭圍僅30厘米,或比胸圍小。 ⑤前囟門緊張正常時前囟門應低于顱骨的水平,并隨脈搏跳動。若平臥時,囟門隆凸,則表示有顱內壓力增高,可為顱內出血或化膿性腦膜炎。 ⑥眼瞼下垂新生兒出生后頭幾天,眼睛多是閉合,不睜開,幾天后才睜開。若睜眼后發現單側或雙側上眼皮不能上舉者,稱為先天性眼瞼下垂。 ⑦牙正常新生兒出生4至6個月開始出牙。若小兒在出生后不久在下頜處發現一兩顆乳牙時,因牙根不穩,易脫落掉入氣管,故應拔除。 ⑧舌如出現有節律的吐舌動作,可能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正常時新生兒口腔分泌物很少,若分泌物增多,應疑為患先天性食管閉鎖。 ⑨喉鳴是一種在吸氣時表現出來的喉頭聲,似雞鳴,在俯臥位或抱起后消失,仰臥時增強。輕度時,對吃奶無妨礙,生后6個月左右消失。 ⑩頭部有難產史的小兒,出生后7至10天,頭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隨肌肉移動,可能是產傷引起的胸鎖乳突肌血腫,頭可向腫塊一側傾斜,而下頜及面部則轉向無腫塊的一側,稱為先天性斜頸。此病一旦發現,應立即治療。在家里可用沙袋固定小兒頭頸部,使頭處于正中位,讓光源來自腫塊一側,小兒頭常轉向光亮處;在腫塊處進行按摩、推拿。久治不愈者,應進行手術治療。 腹部正常時腹部平坦、對稱,隨呼吸而起伏。出生4至10天臍帶脫落。如臍眼有發紅、粘液或膿性分泌物,為臍部炎癥;若新生兒出生后24至48小時仍沒有胎便排出,且伴有腹脹、嘔吐、腹部膨脹,腹部皮膚發亮,應疑為有先天性巨結腸癥;若新生兒臍部出現一圓形或卵圓形局限性腫塊,在哭鬧時突出,安靜時回復,指壓無痛,可能為臍疝。臍疝不要急于治療,一般在2至3歲可以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