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 護理 新生兒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這與新生兒體溫調節特點有關。 新生兒剛剛娩出時,是靠體內儲存的糖原和脂肪代謝產熱,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新生兒不會象成年人和年長兒那樣通過肌肉顫抖產熱來維持體溫,而是靠脂肪代謝產熱,這個過程有賴于神經系統功能的完善和充分的氧供應,因此,在低溫環境下,新生兒為了維持自身正常的體溫,耗氧量可較無低溫狀態提高2~4倍。 新生兒產熱能力差,散熱能力卻比較強,這是由于: 1.新生兒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按公斤體重計算體表面積,是成人的2倍以上。 2.新生兒皮下脂肪薄,脂肪組織有隔熱作用,其隔熱效果與脂肪厚度有關,新生兒皮下脂肪明顯少與成人,容易丟失熱量。 3.新生兒由于其特殊姿勢,暴露面積大,也使散熱增加。 由于以上原因,對新生兒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臨床工作中,除了個別例子外,在父母護理下的新生兒出現由于保溫不足造成的寒冷損傷現象不多,更多見的是保暖過度,保溫過度也同樣損害新生兒健康,有時比寒冷損傷更加嚴重。 為什么不能給新生兒保暖過度呢? 當環境溫度低于或高于中性溫度時,在一定范圍內機體可通過調節,來增加產熱或散熱,維持新生兒的正常體溫,但環境溫度的改變程度超過機體調整的能力時,則會造成體溫過低或過高,前面說過,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相當低下,因此,如果護理不當,很易造成新生兒體溫失常,嚴重者可危及新生兒生命。 中性溫度就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溫度下,機體耗氧,代謝率處于最低狀態,蒸發散熱量也最小,而又能夠維持正常體溫時的環境溫度。如何知道您的孩子的中性溫度呢?新生兒在裸體,周圍無風,相對濕度在50%條件下,計算新生兒中性溫度公式為 出生一周以內的新生兒=36.6-0.34*出生時胎齡(周數)-0.28*日齡 出生一周以上的新生兒=36-1.4*體重(公斤)-0.03*日齡 護理技巧 1 洗浴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快,洗浴時皮膚上的水分蒸發可帶走熱量,造成低溫。即使父母認為只暴露一部分,對于新生兒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面積了,當環境溫度低時,不要把孩子放到浴盆中,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洗,可先洗頭,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帶上一頂小布帽,再洗頸部,掖窩,肘窩,當上身洗凈后,穿上上衣或用浴巾裹住,接下來洗腹股溝,臀部,下肢,用流動水清洗生殖器,當然,整個過程都用流動水就更好,洗完后,不要馬上讓孩子睡覺,最好是和孩子活動一下,如果馬上睡覺,容易使孩子受涼感冒,也不要馬上喂奶,洗澡時皮膚血管充血,血液重新分配,胃腸道處于缺血狀態,馬上吃奶不利于消化吸收。也不要洗澡后不久,就打開包裹換尿布,這樣也容易使小兒受涼感冒。另外注意,洗澡時周圍不要有空氣對流,室內溫度最好在24℃以上,相對濕度在50%左右,喂奶后2小時洗澡,以免出現溢乳。 2 換尿布這也是在冬季護理中常見的問題,新生兒排尿很勤,更換尿布次數較多,而大多數父母都是把尿布蓋在孩子腹部,而尿布的溫度明顯低于孩子腹部溫度,一天幾十次更換尿布,孩子不斷用他們的腹部暖涼尿布,孩子腹部受涼,出現腹瀉,腹痛,消化不良,排綠色大便,拉沫子,腹脹,當孩子出現這些癥狀時,家長和醫護人員往往忽視這個問題,按腸炎治療,不能收效。 3 鼻塞冬季寶寶被裹的比較嚴實,但是,每天都要打開包裹幾次,甚至十幾次,結果造成小兒冷熱不均,由于小兒鼻黏膜血管豐富,鼻腔狹窄,當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時,就會出現鼻塞,有的母親習慣喂奶后給孩子換尿布,這更容易使小兒受涼,孩子在吃奶時往往是滿身出汗,這時打開包裹,很易使孩子受涼。吃奶后換尿布也易引起小兒溢奶。 4 室內溫濕度冬季干燥,室內溫度高,濕度小,對新生兒呼吸道黏膜功能和纖毛功能不利,應該保證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左右,增加室內濕度,目前多是采用加濕器,但用水蒸汽提高室內濕度,也可增加新生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建議使用蒸餾水。即使在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更換室內空氣,使用空調的家庭也要定時開窗,不能僅靠空調換氣。新生兒在渾濁的環境中生長很不利于其生長發育。 5 保暖程度保暖重要,但凡是都是一分為二的,矯枉過正也同樣有害新生兒健康,如果保暖過度,也會使新生兒體溫過高,甚至出現脫水熱,其后果也同樣不可忽視。家中環境溫度過高,家長穿單衣還出汗,孩子卻包裹的嚴嚴實實,新生兒對環境溫度調節功能很差,汗腺不發達,在高的環境溫度中會出現高熱,嚴重者可危及孩子的生命。一定不要保溫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