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 養護 健康的新生兒(初生至28天)從母體及母乳中獲得抗體,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感染侵襲,所以一般是不會生病的。但在盛夏酷暑,或悶熱潮濕的天氣里,新媽媽還是要了解一些寶寶的護理常識。新生兒的飲食來源完全靠吃奶,母乳最佳。要保證母乳充沛,媽媽就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除了飲食多樣化,粗細搭配,富營養,易消化,清淡又不要過多鹽分的食物外,尚要多喝水、喝湯、喝牛奶,多吃蔬菜水果,鮮藕營養豐富,清熱生乳可多吃,少吃油膩煎炸,不吃辛辣食品。夏季出汗多,媽媽要多洗澡,勤換衣,尤其注意乳頭的清潔。做好奶瓶、水瓶等嬰兒用具的清潔消毒。 做到這些寶寶一般不會得胃腸道疾病。其次要注意居室的環境。在濕度50%左右寶寶穿衣蓋被條件下的最適溫度為24℃,波動不超過1℃均適宜。天氣太熱時可開空調,溫度調在26℃左右,睡覺時要給寶寶蓋毛巾被或夾被。用電扇時注意不要直吹寶寶,一定要保證居室通風,空氣流動。新生兒不喜歡強光,夏季不宜讓寶寶在烈日下視物,采光好的房間要適當遮陽,使光線柔和。 除此之外,寶寶的衣服要講究。因為緊貼肌膚穿著,一定要選用透氣性、透濕性好的輕薄質量的純棉面料,最好是純白色或淺色。 鮮艷的顏色會另人在炎熱的夏季感覺燥動不安,而清爽淺色可通過視覺舒緩燥動。衣服的式樣選系結式最好,不選有鈕扣的,肩、背部最好無接縫,有接縫的衣服要注意縫邊是否粗硬,可采用反穿衣服的方法,將縫邊裸露在外,其目的是減少對肌膚的摩擦。雖然夏季天氣熱,也要防寶寶肚腹受涼,最好選寬大過臀的汗衫或縫制合體的小肚兜保護肚腹。 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粉(按說明比例調好),其成份中80%是水,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再喂水。天氣過熱,要不要額外給寶寶喂水,關鍵看寶寶的尿量和色澤。一天尿量8―10余次,尿色清淡,說明所需水份已足夠,若尿量減少,尿色變深,可以在兩次喂奶之間給少量白開水(10―20毫升)補充,或增加母乳1―2次,即可補充水份,又能刺激母乳分泌。但注意新生寶寶腎功能發育不全,過多過快攝入水份會加重腎臟負擔。 皮膚護理很重要,尤其在夏季。臍帶干癟前不宜洗澡。每次換尿布后均要用濕紙巾或濕毛巾清潔也可用濕水清洗殿部及會陰。男嬰注意清洗陰莖;女嬰由外陰向肛門方向清潔,不反方向,以免肛門處的細菌進入陰道造成炎癥。腹股溝內側,兩大腿夾縫處要清潔到,由內向外,由上向下擦拭,注意動作輕揉,防擦過度致皮膚擦傷。清潔完畢后,家長先洗凈雙手,再用軟干毛巾吸干水份(洗澡后同樣),在皮褶處撤少許爽身粉,頸部只許用手指沾粉涂抹,以防粉末吸入。 夏季常見的新生兒皮膚疫病主要是痱子和間擦疹。 痱子是由于汗液排出不暢潴留于皮內引起汗腺周圍發炎。溫度過高,悶熱濕氣大的夏季,出汗過多,汗液不易蒸發,汗液滲出至周圍、組織,使汗腺導管閉塞產生痱子。新生兒痱子多見白痱子,又稱"晶痱",常在寶寶的前額、頸部、胸背部、大腿內側,肘窩處及手臂內側等處,多見散發或簇集的1―2毫米或更大些的含清液的表淺水皰疹,易破。1―2日后水皰破裂干涸,吸收后留下薄薄的細小鱗屑。一般不用吃藥,勤洗溫水澡,在洗澡水中可滴入十滴水或痱子水等,不用堿性肥皂。洗澡后一定擦干水份再撲痱子粉,注意給寶寶勤翻身。也可以用爐甘石洗劑止癢。如果形成水膿腫,稱"痱毒",是繼發感染所致,可內服化毒丸等小中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間擦疹又稱擦爛,因皮膚皺折處濕熱積汗,相互擦傷,引起充血發生的皮膚急性炎癥。多發生在耳根后窩、腋窩、腹股溝,臀窩、肛門附近。皮膚出現紅斑、腫脹、邊緣清楚且界限與摩擦的皮膚一致,易有摩爛及漿液滲出。繼發感染時形成微小膿皰及潰瘍。合并細菌感染時分泌物為膿性,有臭味;合并真菌感染時浸漬發白明顯。除注意居室通風,降溫防暑,皮膚潔凈干燥外,可用40%氧化鋅油擦患處。合并細菌感染可用紅霉素軟膏或百多邦軟膏。真菌感染不用抗生素軟膏,可用2%龍膽紫藥水擦,嚴重的要到醫院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