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 肛門閉鎖 什么是肛門閉鎖? 肛管是肛門之前的消化道最后部分,糞便通過肛管被排出體外。肛門閉鎖,或者是由于肛管面上有一層皮膜覆蓋著,或者是由于膽管發展不全,消化道止于直腸,直腸與肛門之間沒有連接(這種情形很少見)。按閉鎖的盲端與正常肛門處皮膚間的距離分為低、中、高位3種。 先天性肛門直腸發育畸形較多見,其中主要是指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簡稱肛門閉鎖或無肛,是小兒特別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畸形之一。直腸肛門閉鎖發病率約1500~3000個活產兒中有一例;男性多見。 怎樣判斷閉鎖癥狀? 對出生后的嬰兒進行檢查,即可發現肛管內有皮膜的存在。 如果嬰兒在出生后12小時內沒有排出一種名叫胎便的綠黑色物質(這種胎便聚集在腸道內),你就應該懷疑嬰兒是否有先天性的肛門閉鎖疾病了。證實診斷的方法就是以手指或導管插入肛門,如果手指或導管在直腸末端碰到了阻塞,即可確定肛門閉鎖的診斷。 對先天性肛門閉鎖的治療,均以手術為主。 一、低位鎖肛:常規消毒,不用局麻也可,只要將會陰部皮膚切開,稍加分離,然后進行擴張,就可以治愈。 二、高位鎖肛: 1、是切開骶尾部和腹部,把直腸盲端拖至會陰做成肛門。 2、是先在腹部作一人工肛門,等小兒長到1~2歲,再作切開腹部或骶尾部的直腸肛門吻合術。 3、是用自動間歇電磁吸引治療鎖肛。即作乙狀結腸造瘺(即人工肛門)后,把適當的圓柱狀鐵塊(直徑在約0.5cm)送入直腸盲段,然后用間歇性磁力吸引裝置在體外肛門部位進行吸引,使直腸由高位逐漸下降到低位時,再作低位切開肛門成形術。該方法創傷小,并發癥少,肛門失禁等后遺癥較少。 三、肛門直腸狹窄:對肛門直腸狹窄的新生兒,不可采用手術方法。只需每天做持續擴肛即可,一般不會有后遺癥。 只要治療及時、得法,鎖肛癥一般不會導致新生兒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