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食, 弱智 94%弱智、腦癱患兒在孕期造成 許多人認為只要孕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得越多孩子就會越健康,或者準媽媽不愛吃的就一點都不吃。殊不知,這種觀點實在是大錯特錯。 據報道,重慶一位姓賈女士,就因為在懷孕時期偏食,而導致孩子弱智。 報道稱,賈女士的兒子明明(化名)今年五歲,剛出生時只有2公斤多,直到三歲才開始會喊“爸爸”“媽媽”。在幼兒園不能和小朋友們交流,老師講課也聽不懂,走路遲緩。最后,到醫院檢查,在醫生的追問之下,賈女士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賈女士在懷孕期間為了能夠保持自己曼妙的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而且拒絕母乳喂養,最終導致明明連智商數最低限度的45都達不到的悲慘結果。 孕婦如何才能保證營養,生出健康寶寶呢?記者走訪了北京海淀區婦幼保健技術專家組成員趙天為主任。 脂類和葉酸保障胎兒健康成長 “胎兒的腦部發育和成熟與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是密不可分的。”趙天為主任解釋說。嬰兒的腦細胞、髓鞘、腦細胞壁的成長發育都是需要很多氨基酸、磷脂以及脂類。“但是有的孕婦為了保持身材,只吃瘦肉不吃肥肉,或者只吃雞蛋和牛奶,不吃肉類這樣做都會導致嬰兒缺少脂肪,脂類物質是合成腦細胞壁的主要原料。”趙天為說。對于孕婦和胎兒第二重要的就是葉酸。國家相關部門曾提出讓孕婦孕前孕后各補三個月葉酸,一共半年,葉酸是合成腦細胞壁與血細胞壁的原料。但是,如果其中一些物質缺少就會導致胎兒在母體內腦細胞發育不完整生出來,發展下去可能就是弱智。 據聯合國統計,94%的弱智兒或腦發育不全導致腦癱的患兒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期造成的,其余的6%是因為在醫生接生過程中嬰兒缺氧所致,而這種因接生時導致的弱智患兒后天是完全可以治愈,但是在母體懷孕期所造成的弱智患兒后天是不可愈的。 孕婦飲食7種營養素不可少 為何小小的胎兒在母體中需要如此眾多的營養物質呢?趙天為認為,嬰兒一出生就如同一大塊組織,是由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組合成了一大塊肌體。當他由一個受精卵、也就是一個小細胞漸漸變成一個完整的活人時,需要多種營養物質來供給他的成長。中國營養協會一份針對婦女在懷孕期的飲食報告指出:一名孕婦一天至少食用45種食品才算是達到飲食平衡,而要想達到均衡飲食,孕婦的飲食則必須要包括:微量元素、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水、纖維素這7種營養元素。 “并非要求孕婦每天必須食用45種食品,只是希望孕婦盡可能全面攝入營養。”趙天為解釋說,因為嬰兒每個肌體的形成,例如心臟、血液、腦部、肝臟等,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都是不盡相同,所以一但嬰兒在母體成長、發育過程中缺少了某一種營養元素必然在肌體合成上會出現問題。但是,趙天為也指出懷孕期間的媽媽最好不要吃動物的肝臟和血類制品,因為動物的肝臟是動物解毒的重要部位,并且動物在宰殺過程會受到驚嚇,腺上就會充滿毒素。 過分攝入營養也會影響胎兒發育 許多家庭會認為出生的嬰兒越胖越好,其實不然。趙天為說:“嬰兒在出生時體重在7斤左右是最為合適的,太小可能是因為孕婦偏食造成,而嬰兒過大可能是因為孕婦患有糖尿病或過度食用富含糖分的食物所致。” 趙天為指出,出生時過大的嬰兒并不代表結實,過大的嬰兒在出生24到48個小時會需要大量的營養供給血糖,如果此時供給不足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