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校普遍面臨師資不足、素質偏低、辦學困難等問題。臨江市委黨校積極探索教學規律,從教學管理機制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思想觀念更新、加快科學發展入手,謀劃教學,采取 “六抓、六促、六突破”辦法,走出了教學困局。 一抓教學內容,促進教學針對性,突破教學大而空困局。臨江黨校在重點鄉鎮、重點企業建立了調研基地。一年來,組織教師調研達260余人次,掌握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效地增強了教學針對性。 二抓教師素質,促進學風建設,突破單一的學習途徑。先后派出196人次到省委黨校、長春市委黨校、白山市委黨校、通化市委黨校參加專題培訓。遇到省委黨校等高層次的師資培訓,主管教學領導和教師都全員參加,并主動爭取、有選擇地旁聽省委黨校各類班次的講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理論水平,開拓了視野。 三抓資源整合,促進教學層次提升,突破區域性局限。臨江黨校僅有教師3人,師資不足,兩名校領導長期兼課。為彌補師資不足,根據教學需要,聘請省委黨校、通化市委黨校、白山市委黨校領導、教授和當地專業人員來校講學,提升了辦學層次。一年來,臨江黨校共外聘領導、專家29人次。 四抓學員需求,促進專題性培訓,突破單一輪訓方式。根據學員現實需求,積極舉辦執行力、黨務工作、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等專題班達10期,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五抓時勢熱點,促進現實工作,突破教學空間。時勢熱點需要快速宣傳。臨江把黨校辦成流動黨校,走出去辦學。到鄉鎮、街道及村屯宣傳“三項工程”時,還請市農業專家一道下鄉,為村民答疑解難,把教學辦好辦實。全年到鄉(鎮、街)、市內局(室)宣講47人次。 六抓教法創新,促進雙向交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模式。組織教師到長春市委黨校和其他兄弟黨校觀摩學習。通過教法創新,促進了教師與學員的雙向交流,教學效果更好。 經過探索和實踐,臨江黨校歷練了教師隊伍,形成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不斷創新,教學局面大為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