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臨江市對農村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監督模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創新了落實“三項制度”措施,形成了具有臨江特色的農村懲防體系,推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扎實有效開展。 創新農村基層監督體制,實施了“三個全面”工程。在全市70個行政村和22個城鎮社區全面建立了村務(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面配備了紀檢委員,全面成立了廉政文化組織機構,形成了市、鄉(鎮、街)、村(社區)三級紀檢監察監督網絡,制定了《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及成員考核辦法》,建立了責任追究制、越級訪與村干部報酬掛鉤制等多項制度,解決了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工資待遇,形成了村“三委”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 創新農村基層“陽光村務”監督機制,實施了“三公開”。即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工程。在全市70個行政村全面推行了“三公開”的“六統一”工作模式,即統一公開內容、統一公開形式、統一公開流程、統一公開制度、統一公開記錄、統一公開考核,制定了《村務公開考核方案》和《責任追究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三公開”工作程序難以監督制約、考核難以量化評價、公開難以取得實效的問題,使“三公開”工作真正實現了“給農民一個明白、還村官一個清白”。“三公開”的“六統一”實施以來,農村信訪量明顯下降,臨江市也連續保持5年無進京赴省越級訪。 創新農村基層“三資”監管模式,實施了“三資”監管工程。我市針對農村集體“三資”不清、產權不明、處置不當等問題,成功探索出“三資”監管的“345”工作模式,即建立“三個中心”(“三資”代理服務中心、“三資”招投標委托中心、“三資”監督中心)、實施“四個機制”(預算制、審核制、備案制、民主決策制)、強化“五個監督”(民主監督、審核監督、審計監督、網絡監督、紀律監督),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良好機制,堵塞了管理漏洞,實現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陽光作業”。 創新便民服務機制,貫徹落實“三項制度”,實施“三個中心”工程。即在全市各鄉鎮(街)全面建立便民服務中心、“三資”代理中心、民生服務中心,在村和社區建立便民服務站,實現了“一個整合”(“三個中心”整合到一個辦公場所集中辦公),“五個統一”(統一標牌標識、統一硬件設施、統一服務項目、統一工作制度、統一工作臺帳)。目前,投入了500萬元建成并運行了8個鄉鎮(街)便民(民生)服務大廳,20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便民服務站,配備了便民服務代辦員,形成市、鄉鎮(街)、村(社區)三級聯動的便民服務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