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以來,臨江市全境持續普降大雨,局部地區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發,溪河突漲,地災頻發,泥石流泛濫,造成道路、電力、通訊、供水中斷,房屋倒塌,農田被毀。在這次特大洪澇災害中,面對嚴峻形勢,臨江市農牧局黨委于第一時間組織農牧系統全體員工積極投入到抗洪搶險工作當中。黨委書記杜羿,副書記張文江等領導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孫玉國、厲建軍等黨員積極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全局抗洪搶險共投入人力123人,投入抗洪物質千余元,捐款24930元。 一、眾志成城,抗洪搶險沖在前 (一)精心組織,確保所包保村屯無隱患。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農牧局在防汛抗洪期間包保大湖街道臨城村。臨城村的臨城水庫由于7月31日的大水已經達到危險警戒線,大洪峰來臨時,極易造成三道溝河堤防損壞,河水淹沒兩岸農田和村屯。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農牧局利用8月2日、3日兩天時間,裝運砂石500余袋,加固加高臨城村護堤100余延長米,并對臨城村村民采取逐戶走訪的方式,挨家挨戶組織村民安全撤離。 (二)加班加點,各科室(站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和農業科加強應急值守,堅持24小時值班,強化災情調度,搞好災情會商,確保信息調得上,情況說得清,影響分析得透;還加強與氣象、水利等有關部門聯系,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災害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農民提前落實防范措施。 動檢站抗洪期間共檢出八頭病害豬:兩頭豬肺疫病,六頭豬丹毒病,病變下貨十掛,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監督所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等工作。同時,安排部署駐各鄉鎮檢疫員、村協檢員做好各自轄區內的動物檢疫、消毒和搜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確保轄區內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畜牧總站深入到規模場(戶)幫助企業進行抗洪救災、消毒滅菌、死亡畜禽的處理及災情統計上報。 二、萬眾一心,災后重建搶在先 農牧局根據自身技術優勢,積極幫助農戶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一是結合災害影響、作物受災程度和抗逆性特點,加強災后恢復的分類指導,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技術方案,及時補種各種生長期短的作物,和各種葉菜類蔬菜,盡量使農民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及時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災區,指導農民抓緊落實排水降漬、扶苗洗苗、追施肥料等災后田間管理措施,促進受災作物及早恢復生長。在加強災后田間管理和制定補種改種方案的基礎上,及時調劑調運種子、種苗、化肥、農藥、柴油等生產資料,為災區恢復生產提供物資保障。積極組織農機投入,搶排農田積水,修復水毀農田,盡快恢復生產能力。 二是發揮技術優勢,成立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技術服務小組,深入一線,入場、進戶,幫助受災場戶解決恢復生產面臨的技術難題。做好畜禽圈舍周圍疏浚排水、消毒滅菌工作。加強圈舍的防護維修,指導受災規模場戶適時補欄,加強種畜禽飼養,做好母畜保胎,對流產的母畜加強營養,及時配種。對不適應或不合格的種畜禽及體弱、傷殘、病畜要及時淘汰,幫助聯系購買種畜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加強對受災過水飼草飼料檢查力度,避免畜禽食用發霉變質飼草飼料,引導養殖戶做好飼草飼料儲備。 三是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受災最嚴重的螞蟻河鄉、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新市街道開展拉網式搜集被洪水沖走遺留下的動物尸體并進行焚燒深埋做無害化處理,同時對養殖場圈舍及外圍周邊區域進行徹底消毒。對沿二道溝河、三道溝河兩岸、小湖庫區、沿鴨綠江岸以及洪水流經地進行搜集排查死亡動物,一經發現及時掩埋處理。截止目前,無害化處理死亡動物合計3512頭(只)。 四是加大對屠宰場(點)、冷庫、保鮮肉店、動物產品加工點、農貿市場等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監督頻次和密度,逐門逐戶檢查登記,不漏死角。對各經營場所雖有檢疫證明的存貨也要進行重檢并登記備案,重檢不收取檢疫費。洪災期間,共出動執法監督人員126人次,對全市700余個經營場(戶)進行了檢查,消毒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輸車輛36輛次。查處非法銷售無檢疫證明和檢疫標志動物產品案件1件。 五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及時報道宣傳汛期動物防疫和動物衛生監管工作的進展情況,發放宣傳單3000余份,在顯著位置懸掛了宣傳橫幅,讓市民及時了解有關信息,防止市民恐慌。同時,加強了宣傳汛期動物疫病預防、消毒、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以及如何識別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有關知識。 六是會同安華農業保險公司下到各村組,對受災的農作物逐戶進行查勘、統計和核查,為賠付工作做好準備。爭取對絕收全損的農戶,將按一定比例預付賠款。按照省農委要求,對災情和生產自救工作進況,實行零報告制度,在查勘受災地塊時,根據災情做好技術指導,幫助災區科學開展生產自救。 七是局黨委組織農牧系統全體員工多次為受災農戶捐款捐物,幫助受災農戶生產自救,重建家園。四道溝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劉連新家住受災最為嚴重的四道溝鎮四道溝村,大水致使家里房屋倒塌,生活用品悉數被毀。全體農科員工在站長金勇男的領導下,積極為劉連新同志捐款,并多次到其家里進行慰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