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葦沙河鎮的村村社社,雨量之強、水勢之猛、成災之快、損失之重前所未有,停水斷電、道路坍塌、通訊中斷,小鎮一時陷入困境之中!就在這非常時刻,葦沙河鎮衛生院全體員工在孫琳院長的帶領下,處險不驚、無私奉獻、忠于職守、履職盡責,出色地完成了突發事件應急救治、災后防疫等工作任務,用樸實、勇敢和奉獻,為全鎮鄉親鋪就了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 應急救治,再險的道路也不能阻擋出征的腳步 7月31日早上7:00,當大家正在防汛抗洪的時候,衛生院突然接到報告:錯草村一個9歲的孩子被洪水沖出去幾百米,傷勢嚴重,需要緊急救治!此時,通往錯草村的道路已經多處坍塌、隨時都有山體滑坡的危險,水路也因為濁浪滔天而成為險路!接到報告后,考慮到孫琳院長還要負責指揮全面工作,50多歲的譚鳳華醫生顧不上浪大雨急、山高路險,主動請纓前往錯草村救治受傷的孩子!由于孩子傷情嚴重,需要到上一級醫院診治,疲憊不堪的譚鳳華來不及更換濕淋淋的衣服和鞋子,再一次跟著護送隊伍出發了!他們輪流用擔架抬著孩子,爭分奪秒地向臨江奔去……從小栗子到臨江,單程十幾里地的路程,既不通車也不通船,只能步行,譚鳳華醫生和大家一起抬擔架、觀察病情、為孩子臨時處置,在積滿淤泥、濕滑的道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奔跑著……將孩子安全地護送到臨江市醫院后,她又徒步返回單位,腳上磨起的血泡破了,每走一步都鉆心的疼痛…… 8月3日17時,大松樹村打來電話說,安置點有一位受災的老人病得很重,院長孫琳得知情況后立刻攜帶藥品,帶領醫療隊伍出發了。去往大松樹村的道路損毀了,如果步行,單程最快也需要7、8個小時,為了爭取時間,他們只能冒險坐汽艇先到錯草村,然后再步行到大松樹。小汽艇在濁浪涌動的江面上飄蕩,因漂浮物太多,開汽艇的同志一時沒看清楚,汽艇一下子撞到了一節木頭上,小汽艇頓時失去了平衡,艇上的人員險些掉進江里被翻滾的濁浪吞噬!慌亂中,孫院長的一只鞋子也不知去向……當他們在老人病情穩定后返回衛生院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多鐘了。 在這非常時刻,這些樸實的一線醫務人員,置個人安危于不顧,視鄉親需要為己任,履職盡責,再危險的道路也阻擋不住他們出征的腳步,硬是在泥濘和危險中,用樸實、勇敢和奉獻,為全鎮的鄉親們鋪就了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 災后防疫,再遠的村社也不能成為消殺的死角 洪水過后,防疫工作成為每一個基層衛生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孫琳院長主動出擊,帶領負責防疫的人員按照規定,及時對飲用水、過水房屋、垃圾點、災民安置點進行規范消殺。面對村社偏遠、村民居住分散、道路損毀嚴重的現狀,他們能坐船的坐船、不能坐船的步行,道路完全阻斷實在不能進入的,孫琳就充分調動起當地村醫的積極性,指導他們做好本地的消殺工作。衛生院的防疫人員和當地村醫緊密銜接,拉開了一張防疫安全網,逐村逐戶進行消殺、發放災后預防疾病宣傳單、免費發放預防腸道疾病的藥物,嚴把災后防疫關。截至目前,消毒面積已經達到3萬平方米,防疫工作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在他們的努力下,葦沙河鎮轄區內未出現一例傳染病。 堅守崗位,再大的困難也不能成為缺崗的理由 洪水襲來時,在臨江居住的幾名員工,由于交通中斷無法正常趕到衛生院,此時他們完全可以向院長說明情況而等待通車。從臨江到葦沙河有七十多里的路程,加上多處塌方和山體滑坡,路上的淤泥又粘又滑,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難,這對于平日里習慣于以車代步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在這場抗洪搶險救災的戰斗中,為了及時到達自己的崗位,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迎難而上!懷揣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頂著大雨,踏著泥濘,他們一步一步向單位走去……經過7、8個小時的艱難跋涉,他們終于到達了單位! 不能洗澡、不能回家、不能吃上可口的飯菜、不能更換干爽的衣服……他們就這樣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了7天7夜。沒有借口、沒有條件、沒有不滿和抱怨,只是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份內和份外的事。他們知道: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后退、不能缺席,干好本職工作是自己唯一的選擇! 沒有鏗鏘的誓言,沒有驚人的壯舉,葦沙河衛生院的全體員工,在洪水來襲的時刻,以災情為命令,以鄉親的健康為己任,以忠于職守為準則,用責任鋪就了一條守護生命的“綠色通道”! (王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