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臨江市區域內突降特大暴雨,引發全市多處嚴重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致使大面積耕地水毀,居民房屋、鐵路、公路等損毀嚴重,造成了重大損失。在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廳、白山市局的正確領導下,臨江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帶領全體干部職工,想在前頭、干在前頭、沖在前頭,及時“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在預防預警和應急搶險中,做了大量關鍵性的工作。 一、明確工作重點,安排部署想在前頭。 今年,針對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土局黨委及時召開班子會議,做出了“加強地質災害預防治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一系列部署舉措。局有關人員定期深入到基層,檢查督促各鄉鎮、村各級政府部門和工礦企業嚴格按照《臨江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各項制度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群測群防,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特別是主汛期到來前,針對嚴峻的防災形勢,局黨委主持召開了3次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工作會議,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應對措施,要求工作要細化到每個村屯、每個危險路段、每個隱患點,采取入戶通知、設置警示牌、安裝監測儀等有效措施,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二、全力預防預警,防治工作干在前頭。 為了提高全市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國土資源局黨委班子共同努力,并取得了省廳、市局和市委、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于6月23日,成功組織實施了“臨江市森工街道北山泥石流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這次演練活動,規模大、參加部門多,全市30個部門單位共300余人參加了正式演練,共有400余人參加了觀摩,是全省截止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通過這次演練,進一步檢驗了全市應急搶險隊伍的反應能力及協同作戰能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對我市各類地質災害防災避災和應急搶險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三、心系百姓安危,應急搶險沖在前頭。 7月末以來,全市雨量驟然增多,防災抗災面臨嚴峻形勢,局黨委班子準確判斷形勢,并及時上報情況,做出了提前啟動全市應急預案的決定,與此同時,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深入基層,與鄉鎮、村政府和各工礦企業一道,全力迎擊自然災害。 7月31日,臨江市區域內突降特大暴雨,引發全市多處嚴重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致使大面積耕地水毀,居民房屋、鐵路、公路等損毀嚴重,全市損失重大。在抗災搶險中,黨委書記董樹嶺同志和班子成員親自帶領20余名干部職工,火速趕往地質災害點現場,先后深入森工街道等10余個危險區域,排查險情、協調組織鄉(鎮)街道進行搶險、沿途疏散危險區域群眾,由于轉移及時,有效避免重大人員傷亡1000余人。 由于臨江這次遭受嚴重地質災害的情況十分危急,局黨委緊急召開了動員會議,全局干部職工分成四個小組:重災搶險組10人趕赴樺樹鎮重災區、20人趕赴新市街道重災區;駐點搶險組大栗子、鬧枝和六道溝中心所20人在辦公駐地長期駐點,直至災情結束;其他30人組成災情核查組,分赴各鄉鎮街,深入到村屯、礦山企業,詳細核查因災損失及人員傷亡情況,并及時匯總逐級上報。通過加強災前群測群防措施和災情發生時的應急安置措施,在搶險救災工作中共安全轉移安置危險區域群眾34000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同時,由于及時上報災情,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得到了國家、省和白山市國土資源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級領導先后深入我市災區現場視察,對我市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四、加大力度、加緊落實,以實際行動支持災區重建家園。 1、認真核查并及時上報損失情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資金援助。 災情發生后,局黨委抽調30名職工組成的災情核查組,迅速展開全市水毀耕地及地質災害造成損失情況核查。據統計:這次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我市水毀耕地總面積42724.2畝,由于水毀耕地造成當年經濟損失7476.74萬元,預計水毀耕地復墾總投資7.1463億元;這次強降雨,我市共發生泥石流、水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307處,由于轉移安置措施及時,在泥石流災害中,共緊急轉移疏散人員34000人,避免重大人員傷亡1050人。全市共因地質災害造成居民房屋損壞共計5215戶,其中:倒塌房屋1622戶。 經綜合統計,本次強降雨共造成全市房屋、鐵路、公路、橋梁、工礦企事業、公共設施及各類防護工程等直接損失共計22.5152億元,其中:因泥石流、水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共計6.7億元。 數據形成后,及時印發了《臨江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全市水毀耕地及地質災害造成損失情況的報告》(臨國土資發[2010]34號),并迅速上報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和白山市國土資源局,為下一步爭取資金援助提供了準確翔實的數據。 2、積極做好災后重建安置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持受災群眾重建家園。 一是加快落實受災群眾新居用地選址審批工作。一是加快落實受災群眾新居用地選址審批工作。災情發生后,國土資源局加快申報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和國家、省級土地復墾整治項目。局長親自帶領地質環境科和土地整理中心人員,加班加點,研究項目,通過積極申報國家級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爭取地質災害治理資金,重點加強各項防護設施建設,尤其是協調有關專家,確保地質災害各類防護工程建設做到科學評估、合理布局,從根本上達到有效防災的目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土地復墾整治項目,特別是加強今年因洪災害水毀耕地的復墾整治工作,切實解決因災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 針對全市各受災鄉(鎮)民宅選址重建工作,局長董樹嶺同志緊急召開專項會議,做出了具體安排部署,要求各有關科(室)、中心所在選址重建中,要全力做好核查,詳細統計出因災損毀、倒塌,需要重建房屋的數量;民宅新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中統一,要把“防災避災”作為選址的第一要素,同時,要積極爭取相關政策,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辦事流程,從根本上確保受災群眾早日入住新居。 據統計,到發稿時止,我市各受災嚴重的鄉(鎮)、街道,共有700余戶民房因倒塌或損毀嚴重需要重建。目前,國土資源局在全市各鄉(鎮)的民房重建選址工作已全面展開,災后地籍變更調查、規劃布局、手續報批等各項工作也正在加緊跟進落實。 二是加快申報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積極申報國家級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爭取地質災害治理資金,重點加強各項防護設施建設,尤其是要協調有關專家,確保地質災害各類防護工程建設做到科學評估、合理布局,從根本上達到有效防災的目的。 三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土地復墾整治項目,特別是加強今年因洪災害水毀耕地的復墾整治工作,切實解決因災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 四是積極開展各項募捐活動。災情發生后,臨江市國土資源局在臨江市委、市政府的倡議下,全體黨員和干部職工迅速行動起來,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共捐款人民幣25000余元,援助災區群眾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在這次全市抗災搶險工作中,臨江市國土資源局黨委上下一心、行動迅速,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盡全力減輕洪災和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與此同時,把“關切人民安危、保護群眾安全”作為應急搶險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