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的特大洪水沖毀了很多民房,使許多群眾無家可歸,各鄉鎮街的安置點成為了受災群眾的臨時“新家”。日前,記者來到了葦沙河鎮的受災群眾安置點----葦沙河鎮中心校,下面就請觀眾朋友跟隨記者的攝像機鏡頭去那里看一看受災群眾的生活吧。 剛一走進葦沙河鎮中心校的大門,就可以看到在學校的操場上支起的一頂頂帳篷,帳篷內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為受災群眾做早餐。抱柴和的,燒火的,翻動著鏟子在鍋里炒菜的,忙得熱火朝天。旁邊的一口大鍋內,白白的米飯已經做熟了,一股股菜香和米飯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這些忙碌的工作人員就是葦沙河鎮中心校的教師們,她們中有些人雖然家里也遭受到洪水的侵襲,可她們顧不上回家收拾,仍然每天堅持來到學校照顧安置點的受災群眾。 早餐時間到了,炸魚,各種青菜炒肉陸續端上了餐桌。除投親靠友的村民外,在此居住的受災群眾都聚集在食堂內等待開飯。今年91歲的于守法老人,兒子外出打工,上了年紀的他靠兒媳照顧。由于受到洪水的侵襲,他家住的房屋現已成危房,老人被安排在這個安置點。吃著飄香的飯菜,老人很是滿足。 葦沙河鎮居民于守法說,吃得好,一頓飯四個菜,活歲數大好享福。 除了一日三餐供應飯菜外,記者還看到,食堂里擺滿了方便面、礦泉水等食品,以方便受災群眾隨時食用。為了保證居住環境衛生,葦沙河鎮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還定點對走廊等一些公共設施進行消毒,以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