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是图av/欧美日韩av无码在线/五月婷婷在线观看/午夜两性试看

臨江網

 找回密碼
 點這里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臨江老照片
臨江網 首頁 臨江資訊 查看內容

眾志成城抗洪救災——臨江抗擊超歷史記錄特大洪水紀實

2010-8-6 18:39| 發布者: admin| 查看: 448| 評論: 0

2010年7月31日,一個讓臨江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從凌晨開始,由于受河套低壓東移過境的影響,臨江市全區域連降特大暴雨,一時間,鴨綠江干流及大小支流水位暴漲,持續在高洪水位上運行。 集中的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房屋倒塌,人員傷亡,農作物被淹,大多數工礦企業被迫停產,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多處中斷。。。。。洪水帶來的災害之猛、影響之大為歷史罕見。臨江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迅速反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舉全市之力做好各項工作,經受住了大災的嚴峻考驗、奏響了一曲曲抗洪搶險的壯歌…

這次暴雨來勢兇猛是前所未有,臨江十三個鄉鎮街4小時的平均降雨量達到145毫米,超過臨江有氣象記錄的24小時降雨126毫米的歷史記錄,一場特大暴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市襲來。許多臨江人也許還對1995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記憶猶新,但是今年這場洪災的威力和損害遠遠超過當年。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受災人口6.4萬人,因災死亡9人,失蹤3人。 初步統計的經濟損失就達到 25.39億元。正在蓬勃發展的臨江經濟和社會事業在洪災面前遭遇了重創。

這里是大湖街道和平村,昔日干凈平整的街道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滿街是山體滑坡和泥石流侵襲過后的砂石,位于橋下面的小河溝,除原先的主渠道外,奔流而下的洪水也沖刷出許多小支流。河道邊緣的一些平房已被泥石掩埋,大量房屋倒塌、進水。

在鐵路紅房記者看到:整條胡同已被洪水淹沒,救援官兵只能從齊腰深的水中涉水而過。

在鐵路白房,洪水從居民小巷內汩汩流出。馬路上幾輛熄火的車輛停泊在水中。順著水流的方向,我們來到了一戶居民家中,院內的水已沒了膝蓋,屋內水位幾乎上升到了炕面,家具泡在水里,沙發漂浮在水面上。

這次災情給臨江造成的損失是空前的:

  ——大量房屋被水沖毀。據初步統計,這次洪災共造成居民及房屋損失5.464億元,全市泥石流、山體滑坡共計307處,塌方量1.83億立方米。因災倒塌房屋1622戶,損壞房屋5215戶。 這里是災情最為嚴重的四道溝鎮四道溝村,昔日的小康村早已面目全非:一排排瓦房只剩下殘垣斷壁,水泥路基被洪水掀翻得七零八落,泥石流撞擊著房屋,大樹被連根拔起。。。。強烈的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慘不忍睹。

  ——交通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暴雨導致城鄉全線公路遭遇大面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公路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其中臨江至白山段多處中斷;臨江至撫松段3處中斷;臨江至長白段、臨江至葦沙河段、臨江至賈家營段全線中斷;特別是鄉村公路基本損毀-----臨江交通人奮戰多年取得的成果在特大洪災面前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鐵路設施也難逃洪水的破壞,多處沖毀中斷。在臨江至三公里鐵路線上,記者看到,洪水夾雜著山上沖刷下來的石塊和樹枝已經沖過了鐵軌,有的鐵軌兩側堆積了淤泥,有幾段鐵軌的路基已經被沖走,只剩下鐵軌和水泥軌枕懸空在那。這次洪災共造成交通道路總損失7億多元。

——水利、供水等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全市鴨綠江干流、臨江內河護岸損毀嚴重,其中四道溝、六道溝等地堤防損失30處、損失2.065億元,護岸損壞35處、損失9760萬元;大小水電站損毀35處、水庫四處,損失1.879億元。此次洪災造成我市城區12平方公里供水中斷,大湖街道、四道溝鎮、六道溝鎮等七個鄉鎮供水中斷,損失巨大,嚴重了影響了居民生活。

因洪水沖襲,我市四道溝鎮、六道溝鎮、螞蟻河鄉移動通訊、固定電話、廣電網絡信號中斷,六道溝等五個鄉鎮街電力中斷,通訊和電力總損失達到9800萬元。

——工礦企業在這次洪水中損失慘重。大量礦石、硅藻土原材料被水沖走,大多數因災停產或半停產,全市62戶規模以上因災停產46戶,總計損失達到2.8億元。

農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總損失超過2億2千萬元。全市農作物受災98967畝,其中成災面積70283畝,絕收面積40680畝;特產業、林業、牧業、漁業損失慘重。。

正處于旺季的旅游業也在洪水中遭受重創:在珍珠門景區記者看到道路、橋梁被沖垮,水泥大橋被無情的洪水沖走了一半,留下了斑斑撕裂的痕跡;大湖景區往日漂亮的涼亭、優雅的假山造型、鐵鏈橋等景觀設施被沖毀;而位于四道溝鎮的寶島山莊已陷入了一片汪洋中,在水中飄搖。金銀峽風景區更是一片狼藉,猛烈的洪水泥石流使這個山清水秀的風景區失去了顏色。

災情發生后,吉林省、白山市、臨江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法泉、白山市委書記李偉、白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國、白山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張寶文、白山市副市長張太航等領導先后來到我市查看災情,現場指導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李法泉親自來到受災嚴重的森工街道、大湖街道、四道溝鎮等地視察災情。踩著滿地的瓦礫,看著無家可歸的村民,李法泉心情很沉重,他親切了解受災群眾目前的生活情況,并鼓勵他們要堅定信心,共度難關。他說,臨江災情嚴重,受災面廣、受災范圍大、受災程度深。面對災情,臨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預警報警及時,查災救災迅速,工作規范到位,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和深厚感情。

大災彰顯大愛。在嚴峻的險情、災情面前,有著“四保臨江”光榮革命傳統的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不等不靠,沉著應對。暴雨,壓不彎臨江兒女的脊梁;洪水,沖不垮老區人民的精神家園。臨江人民奏響了一曲抗洪搶險救災的英雄凱歌!

進入主汛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防汛工作,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項準備。抓好雨情、汛情、災情的監測預警,提高汛情預報的超前性和預見性,增強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動性。對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經常調度、及時匯報,死看死守,確保萬無一失。突出重點防范部位。市委書記王樹平、市長張習慶多次到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水庫、電站、塘壩、交通干線等重點部位檢查,提出必須高度關注,做好防御預案,加大檢查和搶修力度,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確保安全度汛。7月30日,我市接到雨情警報, 31日將有強降雨過程,我市防汛工作進入緊急狀態。市委書記王樹平和市長張習慶放下重要工作,立即對防洪抗災各個環節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市四大班子領導30日下午就提前到位,分片進駐包保鄉鎮和重點地段指揮防汛工作。鄉鎮包保的單位干部全部駐村,檢查防汛系統,逐戶排查隱患,對受到泥石流、山體滑坡威脅的群眾,在第一時間向安全地方轉移。被轉移人員都得到妥善安置,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正是依靠強有力的組織指揮力量,才把握了防汛救災的主動權,也最大限度的杜絕了因災死亡人數,把人員傷亡降到了最低程度。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陶慶法在臨江視察了災情后表示,臨江這次災情特別慘重,但是人員傷亡很低,說明臨江市防汛抗洪工作組織有序、措施得力,特別是在洪水到來之前能夠及時轉移疏散人口,在不可抗力的災害面前,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員傷亡,成效顯著,值得充分肯定。

在洪峰到來之際,廣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預備役民兵、機關干部和人民群眾堅守在抗洪第一線,筑起了抗洪搶險的銅墻鐵壁。

生命至上 ,群眾的生命高于一切。危急關頭,市委、市政府與人民在一起,明確提出以人的生命安全為中心,突出重點防洪地段和單位的防御工作。7月31日上午,大湖街道臨城水庫和螞蟻河鄉小湖電站大壩水情告急,在最危險的時刻,市委書記王樹平來到了抗洪的最前沿,緊急部署力量,組織搶險隊伍,動員和組織沿河地段和低洼地帶3千多名群眾疏散轉移,把人員和財產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這里是臨江抗洪搶險的指揮中樞,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市長張習慶在這里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他及時調度信息、制定應急措施、動員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洪搶險戰斗中。全市副縣級以上領導、各部門領導都奔赴在抗洪救災第一線,重災面前,處處都有共產黨員、各級干部的身影,他們與廣大群眾同舟共濟,譜寫出一曲曲感人贊歌。在抗洪救災中,廣大共產黨員充分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犧牲,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精神,全力以赴抗洪搶險。 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的表率作用,為奪取抗擊洪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暴雨還在持續,救災工作已經開始。面對災害,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確保各項搶險救災措施的落實,努力減少災害損失。洪災給我市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水利設施、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帶來了極大破壞。受損處點多面廣,受損情況反復發生。交通部門組織力量迅速搶修臨江通往白山、長白、撫松和各災區的通道,確保救災隊伍和物資及時運送。電力部門組織搶險隊伍,及時開展恢復通電工作,修復了一批輸電線桿和線路。電信部門及時調運通訊設備,排除通訊故障,恢復通訊。城建部門集中大中機械迅速清淤,恢復道路通暢。廣電部門迅速搶修線路,恢復了有線電視信號傳輸。這里是被洪水沖毀的自來水主管道,因為它的斷裂,市區大面積停水。市政府在積極組織搶修的同時,采取應急預案,調動消防車在五個地點為市民免費送水,解決了燃眉之急。水災造成臨江四個出口一度中斷,市政府立即組織有關部門成立搶險隊趕赴現場搶修,經過數小時的奮戰,臨江至白山段公路已經通車,臨江至長白段已經部分通車,打通了抗洪搶險的“生命線”。

洪災就是命令,在大災面前,水利、財政、民政、衛生、城建、農業、工商等部門及時做好安置救助工作,認真安排受災群眾的吃、穿、住、醫,穩定了災區民心。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賑濟救災工作力度,在及時核查災情后以最快速度將救災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受災群眾以昂揚的斗志展開了生產自救,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救災工作,來自全市上下的關心和支持,為受災群眾撐起了一片藍天。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故事在抗洪搶險現場發生,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場景在全市各地重演。正是這種頑強的意志,團結的精神,描繪出一幅充滿真情的抗災救災壯麗畫卷!

陽光總在風雨后。這次洪災是1995年特大洪災以來臨江最大的一次洪澇災害,災后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任務十分艱巨。市委、市政府正帶領全市人民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打硬仗、打持久戰,有效開展抗洪救災恢復生產的各項工作。臨江人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一定能凝心聚力,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以昂揚的斗志,連續作戰的精神,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一定能奪取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全面勝利。

最新評論

驗證碼 換一個

下級分類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誠聘英才-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手機版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