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到31日我市降雨偏多,31日1時至14時05分臨江市出現144.7毫米大暴雨天氣過程,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極值(歷年24小時降雨極值為126毫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汛前,臨江市防汛指揮部組織相關單位對轄區內防汛責任制、防汛預案的修訂、物資儲備、搶險隊伍落實情況,防汛通信暢通情況、各項防洪工程安全狀況及度汛措施落實情況、應急工程建設情況等準備工作進行了聯合檢查,全市各鄉鎮街均已落實了防汛指揮部成員,并重新明確了防汛責任人,成立了防汛組織機構,建立了值班值宿制度,修訂了各項預案。6月13,召開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對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并與各鄉鎮街等相關部門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街)、各有關部門共計落實麻袋、編織袋37萬條,鐵線95噸 ,木樁460立方米,汽、柴油100噸,準備了防汛車輛200輛。其中:市防指儲備編織袋20萬條、鐵線20噸,按照防汛責任狀要求各鄉、鎮(街)儲備編織袋1萬條、鐵線5噸、木材20立方米;供銷聯社儲備鐵線10噸;林業局儲備木材100立方米;糧食局儲備麻袋4萬條;石油公司儲備汽、柴油100噸。 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基干民兵、機關干部、村民全員動員,時刻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戰斗。全市各鄉鎮(街) 共組建搶險隊53支,人員2323人。為安全度汛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7月28日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市長張習慶,市紀委書記王曉東、副總指揮副市長趙從軍,副市長尹相美到防辦檢查防汛工作并詳細了解了當前汛情形勢。7月29日,市長張習慶、副市長趙從軍在水利局、國土層、交通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深入森工街道北山西小溝、大型給水至鬧枝段公路、三道溝河油庫段堤防、臨城水庫、長川島、四道溝盛海煤礦段公路等險工險段進行實地踏查,每到一地,張習慶詳細查看水毀情況。實在踏查后,市長張習慶在市防汛辦召開了專門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汛工作。副市長趙從軍傳達了吉林省委、省政府明電《關于做好當前抗洪搶險和抗災自救工作的緊急通知》精神,市水利局、交通局、國土局負責人作了匯報。聽取匯報后,張習慶又作了重要講話。7月30日晚8時許,市委書記王樹平、市長張習慶在市防汛辦緊急部署抗洪搶險和抗災自救工作,會后全市副縣級領導按照防汛包保責任制的分工,立即深入到包保鄉鎮(街)、包保單位現場指揮抗洪搶險和抗災自救工作。 市委書記王樹平、市長張習慶宵衣旰食,帶領相關人員日夜奔波在鴨綠江沿岸、水庫、堤壩、危險路段,調查第一手材料,協調各部門制定應急預案,落實責任,加強領導,采取分線包保責任制:市領導包保到鄉鎮(街),鄉鎮包保到村,村干部包保到戶,一級包保一級,并簽訂責任狀。副縣級領導按防汛包保責任制到包保單位值班值宿,親臨一線指揮調度,各級防汛部門24小時都有專人值班值宿,及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災情,認真做好防洪調度工作;堅持重要情況報告制度,發生汛情、險情、災情及時上報。鄉鎮街加強了值班值宿,帶班領導必須到位,對險工險段加強巡查,落實責任人,及時上報。 7月31日, 鴨綠江干流多處出現險情,樺樹鎮筷子廠房后堤防沖毀1600米、花山鎮珍珠門平地壩沖毀5米、螞蟻河鄉賈家營村沖毀護岸170米,葦沙河鎮鎮區后溝沖毀堤防500米,共4處水毀堤防、護岸總長度達2275米,螞蟻河鄉興旺村、邱家崗村、小湖村共計10處出現嚴重泥石流、山體滑坡。森工街道50戶房屋倒塌,1570戶房屋進水;樺樹鎮危房34戶;葦沙河鎮10戶房屋倒塌,45戶房屋損壞;建國街道損壞房屋4戶。新市街道紅房災情嚴重,干鉤子三角線30戶受災。興隆街道興隆社區、東光村泥石流沖毀房屋。四道溝、六道溝、螞蟻河移動通訊、固定電話通訊中斷;葦沙河、四道溝、螞蟻河、樺樹等鄉鎮電力中斷;六道溝鎮部分村電力中斷。各鄉鎮(街)搶險隊1500余人;市直屬部門1000余人;公安、武警部隊661余人;廣大群眾積極參加抗災自救。 臨江的災情牽動著白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心。7月31日,白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國冒著傾盆大雨來到臨江視察防汛救災工作。他前往森工、興隆、新市、大湖等地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救災工作,號召大家凝聚信心戰勝洪魔。下午,陳部長親自坐鎮防汛指揮中心,同臨江市領導共同研究、指揮抗洪搶險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31日晚19時15分,部分鄉鎮公路、通訊、電力中斷,受災群眾14290人,轉移、撤離受災群眾4528人。到目前為止,死亡2人,失蹤1人,農田受災面積63600畝,成災面積50280畝,絕收25520畝,直接經濟損失3274萬元。全市鴨綠江干流、臨江內河護岸多處出現險情、災情,堤防護岸上水、損毀11處,橋梁損毀18座。公路臨撫線、臨賈線、沈長線、下臨線、八長線,共計12處嚴重損毀、塌方;下臨線、臨撫線兩處公路已中斷,臨江至白山鐵路已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