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主任林青春、副主任方敬池、王軍、副市長韓玉春及部分人大代表在市教育局局長隋道明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后視察了花山中心校、市一中、光華中學。 市人大主任林青春每到一處都詳細訊問《義務教育法》落實情況”及學校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他實地察看了“新老三室”的建設情況,鄉鎮學校校舍新建、改建、擴建情況,并聽取了各校校長的詳細匯報。 在光華中學座談會上,副市長韓玉春向人大代表詳細匯報了我市實施區域教育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情況,他說,按照“中心提升、周邊發展、城鄉互動、優質均衡”的區域教育發展戰略,積極采取措施,努力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2007年,市政府按上級要求制定了《臨江市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計劃利用四年的時間,實現我市中小學校舍、裝備、師資建設的標準化。 教育局局長隋道明向人大代表詳細匯報了我市“一法一例”貫徹實施情況,2008年開始實行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以來,按照“一法一例”規定及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要求,已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健全了中央、省和地方分項,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了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的多渠道籌資機制,不斷增加教育投入。2009年,財政預算內撥款13506萬元,比上年增長17.73%,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長1.73%;生均教育事業費5856元,比上年增長12.78%;生均公用經費1675元,比上年增長22.29%,全市教育投入實現了“三個增長”。 近幾年,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教育均在 91.2萬元 ,按省、市文件要求由財政局撥付到教育局,然后撥付到各農村中小學校,全部撥付到位,補充農村中小學辦公經費、取暖費、小型維修及設備購置等。鞏固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把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2009年,我市義務教育投入13506萬元,占全市GDP的2.88%。2010年一季度市本級已下撥教育公用經費120萬元。同時,提高中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由2008年小學每生每年290元,2009年提高到300元;2008年初中每生每年430元,2009年提高到500元,嚴格執行預算安排,資金落實全部到位。我市將中小學教師工資及補助全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統一標準,及時足額發放。截至目前,全市教師人均月工資及補助超過了國家標準,其中教師人均月工資及補助達到了2549元,比2008年增加了372元。認真落實“一補”政策,對農村中小學貧困家庭住宿生進行補助。自2007年起,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2007年秋,提供國家免費教科書。從2008年又提供省免費教科書,并實行部分教材的循環使用,2009年起,免除中小學生住宿費,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2008年,我市成立了臨江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健全了扶困助學長效機制,加大捐資助學籌資力度,召開了扶困助學啟動儀式,自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成立以來,籌資總額達到60.12萬元,共計捐助了695人次,切實保障了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人大副主任方敬池、王軍及人大代表就“教育均衡發展 ”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人大主任林青春指出:教育局和各學校一定要落實好《義務教育法》,這是教育部門的職責,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他對臨江教育幾年來的發展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鄉鎮學校的改善給予高度的評價。他希望教育部門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進取,為臨江教育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