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強基 基層黨建事業興 葦沙河鎮黨委下設10個黨支部,有194名黨員,其中農民黨員131名。為了更好地實施“三項工程”,讓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在村社“聚”起來,讓黨的旗幟在社區“飄”起來,讓基層黨建事業“興”起來,把“三項工程”真正打造成群眾滿意工程。該鎮黨委在成立鎮村兩級領導小組、實施鎮村兩級干部包保推動的基礎上,投入資金3萬余元開展“三項工程”座談研討、經驗交流大會,制作各種宣傳圖板、標語、宣傳單,同時,開展村社“三項工程”知識競賽、建立“三項工程”專項網站,制作“三項工程”簡報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三項工程”走進家家戶戶,融入廣大黨員群眾日常生活。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為了進一步強化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葦沙河鎮黨委積極推進農村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深化實施“民主議事會”制度,認真實行“五位一體”激勵及“三諾一考”工作制度,深入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工作。同時,認真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作,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科學地選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隊伍,抓基層、夯基礎,按照“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讓”的用人原則,注重在創業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復員退伍軍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黨員中選拔群眾信得過,有思想覺悟,有開拓進取精神,善經營、懂管理的優秀黨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并從年富力強,具有實干精神,富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專業戶、退伍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選配村干部,充實村級領導班子。實施“村級組織建設網絡工程”,積極構建大黨建格局。加強“縱向”延伸,搞好城鄉聯建;加強“橫向”拓展,搞好村企聯建,村村聯建;加強軍警地資源“整合”,全面開展軍警地同心筑堡壘,“五個支部”共建助推“三項工程”活動,進一步增強村級組織工作合力。 提升素質 “頭雁”帶頭強產業 為了讓廣大黨員干部形象“紅”起來,葦沙河鎮黨委在各行政村建立農家書屋,為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建立提升素質、發家致富學習基地。以新海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及張祥五味子、藍莓、大櫻桃綜合產業園作為依托,建立廣大黨員創業實踐基地。利用冬閑時間,聘請專家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講授五味子、山葡萄種植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組織“農村小能人”、“致富帶頭人”、“科技明白人”、“農村經紀人”開設致富講壇。組織有關黨員干部走出去參加域外學歷及實用技術培訓班,讓更多的黨員、干部眼界闊起來,思路活起來,心胸大起來。 為全面實施“項目支書計劃”,葦沙河鎮黨委在建立“項目支書”發展檔案的基礎上,搭建幫帶拉動平臺,為“項目支書”創業增合力。為確保“項目支書”計劃順利實施,鎮黨委和政府借助市部門及副縣級領導干部包保機制,積極協調包保部門及領導與“項目支書”結對幫扶的工作措施,實行領導干部與“項目支書”結成“一對一”幫帶對子,定期解決支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支書研究創業項目、協調解決資金、辦理項目相關審批手續等,確保支書創業成功。搭建資金推動平臺,為“項目支書”創業增動力。鎮委積極爭取國家及信貸部門一系列扶持政策,優先向村黨支部書記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并按相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力爭對有項目的支書提供5至10萬元貸款。凡從事林業資源開發和林產品加工的村黨支部書記,可向林業、財政部門申請財政貸款貼息扶持村黨支部書記創業。搭建培訓助動平臺,為“項目支書”創業增內力。為激發村黨支部書記的創業熱情,鎮委舉辦了“項目支書”培訓班,帶領全鎮村黨支部書記到外地考察取經。請鄰鎮村黨支部書記創業典型做事跡報告,請市農業專家做“創業項目”專題輔導。組織全體村兩委成員到白山、臨江進行創業致富輪訓,有力地激發了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創業、帶頭致富的強烈責任感。搭建制度促動平臺,為“項目支書”創業增壓力。該鎮黨委采取一月一調度、半年一總結、一年一驗收的方式,對村黨支部書記創辦項目情況進行跟蹤督導,對任期內沒有創業項目的村黨支部書記,換屆時不再提名為下屆“兩推一選”候選人。從而使村黨支部書記變壓力為動力,形成了不創業就失業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搭建典型帶動平臺,為“項目支書”創業增引力。為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鎮委廣泛宣傳村黨支部書記創業帶富的先進典型事跡,營造激勵項目支書創業的良好氛圍。 目前,葦沙鎮已形成“頭雁”領頭抓產業,帶動農村實現富裕的局面。以葦沙河村支書林貴田為代表,成立葦沙河村畜牧養殖合作社,投資60萬元,建立牧業小區,帶動10余戶農民共同發家致富。以錯草村支書徐忠國為代表,成立富民中藥材栽培合作社,發展細辛、黃芪、林下參等1000余畝,帶動群眾20余戶發展林下中藥材經濟。以四道河子村支書宋吉慶為代表,成立發展地栽木耳及凍蘑產業40萬袋,帶動農戶15戶共同開展食用菌栽培。以大松樹村支書葛吉慶為代表,利用山高林密、山野菜資源豐富優勢發展山野菜加工廠,帶動本村及林村農戶100余家走上致富路。 黨員示范 實現創業帶富 在實施“創業帶富工程”中,葦沙河鎮黨委、政府從黨委書記到站所直至村兩委成員,層層落實包保扶困對象,在建立黨員創業檔案、產業能人檔案、貧困黨員幫扶檔案的基礎上,注重技術、資金扶持予以解困帶富。針對貧困黨員、致富能力差黨員以及農村貧困戶,采取“送雞送蛋”措施予以幫扶。“送雞”是針對有致富能力但缺少資金和技術的黨員群眾,通過協調貸款、專項培訓、技術服務等方式幫助其發展項目。“送蛋”是針對無致富能力的黨員群眾直接提供財物方面支持。 他們在農村黨員中開展以有能力的黨員為主導,上聯一個富裕戶,下聯一個貧困戶的“黨群致富鏈”活動,形成“富裕戶——黨員戶——貧困戶”為鏈條模式,黨員戶在鏈條中聯系富裕戶、幫助貧困戶確定致富項目,幫助提供致富信息和技術,最終實現“黨員聯兩戶,一鏈富三戶”的脫貧致富目的。 把黨員示范、引導、幫扶作為壯大農村經濟、推動“三項工程”的著力點予以推動創業帶富。黨員產業示范戶張祥發展五味子60余畝,其五味子園被白山市林業學校確立為五味子種植示范基地,村黨支部確立其為黨員發展產業實踐基地,目前,該基地帶動5名黨員共同發展特色產業,并解決10多名農民就業。 依托優勢產業,成立各種經濟合作組織,目前,該鎮共成立經濟合作組織10個,以“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為橋梁紐帶,予以推動創業帶富。依托新海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葦沙河漁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積極組織吸收加工人員50余人,鴨綠江魚網箱養殖戶5戶、鴨綠江魚捕撈漁民40戶,開展養、捕、加一條龍漁業發展模式,帶領100余村民踏上致富路;依托鑫泉綠色飲品廠,立足50余畝大櫻桃、70余畝的中華盛桃、500余畝五味子、近1000畝的山葡萄特產資源,引導成立的祥發大櫻桃專業合作社、山葡萄種植協會等帶動百余戶村民攜手共富家業,全力做好“幫扶帶”工作,努力實現“點線面”推動“三項工程”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