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采取多項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采取“三個全面”的措施,推行農村基層“三公開”的“六統一”和“三資”監管等工作模式,建立完善了村“三委”相互制衡的工作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反腐倡廉的經;逃w系、制度體系和監督懲治體系。目前,農村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已經形成并發揮整體作用。三年來,農村信訪率同比下降80%,進京去省上訪率為零。 建立完善農村超前預防的反腐倡廉教育體系。 臨江市將教育經;鳛檗r村反腐倡廉懲防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強化教育機制建設。建立運行鄉鎮(街)機關干部定期培訓機制。對于鄉局級干部,除納入全市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教育范疇外,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紀委監察局每半年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鄉局級干部培訓班;各鄉鎮(街)每半年定期對機關黨員干部培訓一次,形成制度化。建立運行各站辦所經;逃龣C制。站辦所人員除參加鄉鎮(街)定期舉辦的培訓外,還必須參加各主管部門定期舉辦的以業務和行業作風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建立運行村干部定期教育機制。各村“三委”換屆結束后,臨江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紀委、市農業局及時舉辦“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培訓班”和“村監委會人員培訓班”,由黨校專職教師就“紀律處分”、“黨內監督”和“黨員權力保障”三個條例,特別是國家各項惠農政策、村務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能作用發揮等與強化農村基層民主監督相關的內容進行授課。建立運行“廉政文化建設”進農村常態化機制。全市各鄉鎮街、各行政村全面建立健全了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機構,建立完善各項軟硬件基礎設施,特別設置了宣傳板、活動室、舉報箱。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為“廉政文化建設進農村”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立運行查糾、查建、查教、查防有機結合的教育機制。制定實施了《對查處案件涉及有關黨風廉政建設問題落實“整改措施監督反饋”制度》。“整改措施監督反饋”的問題包括鄉鎮(街)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方面出現的問題、站辦所不正之風問題、“三公開”工作中不公開或公開不到位問題,以及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等問題。幾年來,臨江市對發生在東光村等十幾個鄉村的不同案件實施了這項制度,一方面使案發鄉鎮(街)和村解決了隱患和漏洞,另一方面制定適用于全市性的預防措施或有關制度,實現了對該市農村基層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懲防并舉和超前預防,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健全符合當前農村實際的制度體系。 臨江市堅持以黨務公開為統領,以政務公開為保障,以村務公開為基礎,全面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制度體系建設。一是切實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打造“三公開”的“六統一”模式。2007年制定下發了《臨江市鄉鎮(街)農村基層黨務公開工作暫行辦法》等有關“三公開”工作的制度,印發了《臨江市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進“三公開”的“六統一”(即統一公開內容、統一公開形式、統一公開流程、統一公開制度、統一公開記錄、統一考核標準)模式資料集》,并在葦沙河鎮葦沙河村進行試點,然后將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開來,不僅達到了“給農民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要求,而且實現了對全市農村“三公開”規范化管理和統一考核的目標。二是突破農村難點和重點工作,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農村“三資”監管是農村的難點和重點工作。幾年來,臨江市探索在花山鎮和市農業局建立了“三個中心”,即“三資”代理中心、“三資”招投標委托中心、“三資”監督中心;對“三資”監管實施了“四個程序”,即實行預算制、審核制、備案制、民主決策制;完善“五個監督機制”,即民主監督機制、審核監督機制、審計監督機制、網絡監督機制、紀律監督機制;建立“六項制度”,即臨江市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臨江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臨江市農村資產資源、工程項目公開招投標制度、臨江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公開發包、租賃、轉讓、出售、拍賣制度、臨江市農村固定資產政府集中采購制度、臨江市村財鄉管代理中心付款“八個拒付”的規定。 在成功探索實踐出臨江“三資”管理模式之后,出臺了《臨江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管理辦法》,成立了該市“三資”監管領導小組和清查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密切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印發了《臨江市加強農村“三資”監管模式資料集》,迅速召開了現場會議在該市大力推廣開來,為臨江市農村的改革、發展、穩定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三是推進農村社區基層“三公開”工作,創新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模式。臨江市將建國街道世紀春社區作為試點,創新了社區“三公開”“六統一”、黨員干部監督“五進社區”、“扶貧思廉結對子”等廉政文化進社區模式,印發了《臨江市加強廉政文化暨社區居(黨)務公開模式資料集》,召開了現場會在該市予以推廣落實。該市建立完善了居住社區黨員、干部監督“五進社區”制度,即建立領導干部日常監督公示、干部選拔任用公示、入黨公示、評選評優公示、考察考評公示進社區等制度;建立完善了“廉政文化監督反饋制度”,即通過設立社區廉政文化民意監督箱、廉政監督電話、填報多項監督反饋卡等形式,有效加強對居住黨員干部的全程監督;建立完善了“扶貧思廉”結對子作風建設長效制度,即在全市范圍內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十、百、千”活動,即“數十名縣級領導帶頭,數百位鄉局級干部帶動,數千名黨員干部參與”的“一對一”幫扶困難家庭“扶貧思廉”工程。 建立完善農村全面有效的反腐倡廉監督懲治體系。 3年來,臨江市致力于建立完善一整套全方位、立體式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體系,目前已經形成并積極發揮整體監督制約成效。 實施“三個全面”措施,填補了過去村級組織監督機構上的空白。2006年底,臨江市紀委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在全市農村基層實施“三個全面”措施》,在該市70個村和22個社區中全面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面配置紀檢委員、全面成立廉政文化建設組織領導機構。為了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該市紀委將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的待遇多次提交市委常委會研究,并最終解決了監委會成員工資待遇的問題,特別是出臺了《臨江市村務監督委員會及委員的考核辦法》,至此,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作為與村“兩委”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制度終于得以全面建立和規范運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作為現行的幾種民主監督形式的紐帶和聯絡機制,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監督制約作用。 突出重點監督,狠抓制度兌現。由市民政局牽頭,紀委、組織部、農業局參加組成該市“三公開”工作檢查考核協調組,每年定期對全市農村“三公開”工作、“三資”監管工作、基層組織建設、基層民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檢查兩次,上半年的檢查偏重部署,下半年的檢查注重成果。重點檢查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貫徹執行情況,特別是按照《臨江市鄉鎮(街)農村基層黨務公開工作暫行辦法》、《臨江市關于推動公用企事業單位和全市站辦所辦事公開工作的管理辦法》、《農村基層“三公開”工作考核方案和工開目錄》、《農村基層“三公開”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臨江市村務監督委員會及委員的考核辦法》、《臨江市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的規定狠抓責任追究。 注重六個結合,強化常態監督。建立了責任追究機制、舉報查處機制和罷免村官機制,將全市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及“三公開”工作,與每年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反腐敗重點任務、政行風測評、民主評議黨員干部、作風建設、領導調研督促等常態機制有機結合在一起,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起全方位立體責任網絡,一級抓一級,層層很抓部署、落實、檢查和考核。同時,還在全市各鄉鎮(街)推行了葦沙河鎮各站辦所年初公開承諾,年中鎮黨委、紀委、人大、農民代表聽證監督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