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資料 種 名:菖蒲 學 名:Acorus gramineus 別 名: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 科:天南星科 屬:菖蒲屬 產地分布 廣布于我國南北各地 形態特征 為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全株有特殊香氣。具橫走粗壯而稍扁的根狀莖,徑0.5-2厘米,上生有多數須根。葉基生,葉片劍狀線形,長50-120厘米,端漸尖,中部寬1-3厘米,葉基部成鞘狀,對折抱莖。中脈明顯,兩側均隆起,平行脈每側3-5條。6-9月開花,花莖基出,扁三棱形,長20-50厘米。佛焰苞長20-40厘米,肉穗花序直立或斜生,圓柱形,黃綠色。漿果紅色,長圓形,有種子1-4粒。 生長習性 最適宜溫度為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地上部分枯死,以地下莖越冬,喜水濕,常生于池塘、河流、湖泊岸邊的淺水處。 園林用途 菖蒲葉形如劍,故稱“蒲劍”,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劍”。全株有香氣,古人認為菖蒲有益智寬胸、耳聰目明、去濕解毒之效,因而將其看作是治邪之物。菖蒲葉叢青翠蒼綠,葉形端莊整齊,宜布置于水景岸邊淺水處。 繁殖培育 通常用分株繁殖,在早春生長前或生長期將橫走根狀莖挖出,去除老根后將地下莖分成數塊,分株時要保護好嫩葉與芽,并帶有一定數量的根系。在種植的水岸線水處按20-50厘米的株行距栽種,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土面為標準。菖蒲的適應能力較強,養護可粗放。一般需除去雜草外,追施2-3次肥料,施肥應施于泥表以下5厘米左右的土中,越冬時,應清理去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每隔2-3年需更新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