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齡前, 孩子 1日,煙臺市母教中心志愿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雅茹老師應邀來到環海幼兒園,向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別說,家長提的問題真不少,原定一個小時的交流會開了一上午。記者發現,家長的問題多集中在孩子走神、不聽話等方面,陳老師都一一詳細解答。 4歲的孩子總犟嘴 劉女士:我的孩子總犟嘴,真讓我頭疼。有時候他做錯事,我就嚇唬他:“你再不聽話我就揍你啦。”他竟然撅著小嘴跟我說:“我也揍你!”我說:“我是媽媽,你打媽媽是不對的。”他就說:“你打我也不對。” 陳老師:首先,家長的這種教育方法就不對,不應該嚇唬孩子。如果他確實做錯了,打也可以,但是要讓他服氣,知道自己確實錯了。否則就別打,也不要說。說了不做,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害怕了,也不會以為自己錯了。如果當時你無法說服他,就先放下,等孩子情緒過去再教育他。 孩子聽故事也走神 林女士:我的孩子注意力老不集中。昨天我接她回家,在路邊看到兩棵樹,就順便告訴她樹是怎么長的,結果說到一半,她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你的車子呢?”給她講故事的時候她也是經常走神。有時候我事先提醒她要認真聽講,可講著講著她就突然說點別的,看樣子一點也沒聽進去。連聽故事都走神,將來在學校上課肯定就聽不進去了。 課堂上不敢主動舉手 梁女士:我的女兒有些內向,老師提問問題,她從來不主動舉手回答,其實她知道答案,這種性格能否改變?是否需要改變? 陳老師:性格很難改變。如果僅僅是課堂不主動回答問題,不必過于在意。家長可以與老師配合,鼓勵她多發言。比如跟孩子說:“今天老師來電話表揚你了,說你上課的眼神特別好,她一看就明白你知道問題的答案。她說如果你能主動舉手回答就更好了。”同時請老師多鼓勵她,慢慢孩子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就改過來了。 陳老師最后指出,很多家長望子成龍,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很多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其實是由于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家長常常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結果反而造成孩子的反感與叛逆。家長應當理解、寬容、鼓勵孩子,給他們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