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 發音 孩子會說話了,做家長一定很開心。 可是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雖然會說話了,但發出的音不清晰,如把“獅子”說成“西幾”,把哥哥說成“多多”,很難讓人聽懂,于是開始著急起來,到處就醫。有的懷疑孩子大舌頭,有的懷疑是舌糸帶過短,還有的懷疑孩子在智力上有問題等等。其實,絕大多數有這種情況的幼兒是屬于自身發育的問題。 因為,發音需要嘴唇、舌頭和牙齒的協調運動,需要大腦皮質對發音器官的調節,而幼兒時期這方面的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會影響到幼兒準確發音,出現發音不清是正常現象,隨著幼兒的生長和成人不斷地加以正確引導,發音會逐漸準確的。 因此,對待剛會說話的孩子出現發音不清晰的這個問題,家長不要太著急,首先要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有聽力障礙,是否存在著有影響發音的器質性病變如唇裂、腭裂等,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家長就不要太在意這個問題,過分糾正孩子的發音或采取訓斥的方法,會給孩子施加壓力,反而會加重他的發音問題。要認識到,孩子的發音問題有可能是其發音器官沒有成熟,大腦調節功能欠缺所致。為此,平時要注意鍛煉孩子的吞咽、咀嚼能力,以加強其面部肌肉的力量和技巧。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要準確清晰,要用標準語音和孩子說話,好讓孩子模仿發音。一般認為,小兒在4歲時具備了準確發音的條件,能初步掌握語音,達到發音基本準確,那時是培養小兒準確發音的關鍵時期。所以,如果孩子在4歲以后發音仍然不清晰的話,則應找醫生作檢查。 |